無國籍,誰來的?#1
你知道嗎,在馬來西亞這片土地,住著許多的無國籍人士。這是個複雜且棘手的議題。因此我和學長 peacefoo 整理了些資料,希望能讓更多人理解,並持續關心他們。
━━━ ・ ❪ ❁ 無國籍人士,誰來的? ❁ ❫ ・ ━━━
在馬來西亞,西馬和東馬的情況差異甚大,特別是在沙巴,無國籍人士估計佔了三分之一的人口。即便在相同的環境中成長,每一位無國籍人士都是獨特的個案,有的成功申請身份證;有的無止盡地等待;有的根本不存希望(無國籍、無證件、移工、難民的定義在文章尾端)。
以下,僅列出一些例子:
⦿ 在獨立日 / 馬來西亞日之前出生的人
因證據不足、缺乏語言能力、犯罪記錄等,無法順利登記
⦿ 在未經法律認可的婚姻中出生的人(父親是大馬公民,母親非大馬公民)
聯邦憲法不允許父親在這情況下將國籍傳給孩子
(法律不認可的婚姻如:未婚生育、沒到大馬相關部門註冊婚姻等)
⦿ 在國外由大馬籍母親生下的人
聯邦憲法不允許孩子在這情況下通過母親獲得國籍
⦿ 出生於無國籍父母的人
孩子無法通過父母獲得國籍
⦿ 透過非正式領養收養的人
養父母未曾為孩子申請公民身份
⦿ 父母來不及為孩子申請公民身份的人
對於證件的重要性缺乏意識
⦿ 被領養的無國籍人士
國籍法雖允許孩子獲得其中一位養父母的國籍,但國民登記局持有授予公民身份的裁量權
⦿ 被遺棄的嬰兒/兒童
聯邦憲法雖規定他們有權獲得國籍,但國民登記局缺乏相關的行政指南或程序
⦿ 游牧的巴瑤族
始於殖民時期,當時任意劃定的邊界干擾了他們歷史性流動的生活方式,到現在仍沒有正確的登記系統
⦿ 原住民*
對於證件的重要性缺乏意識,也因偏遠的地理位置和費用,難以到城市登記
⦿ 多代移民(沙巴)*
家族已從菲律賓或印尼移居到沙巴生活好幾代
*原住民和多代移民屬於「高機率成為無國籍」的族群。
━━━ ・ ❪ ❁ 無國籍人士的困境 ❁ ❫ ・ ━━━
你能想像沒有身份證的生活嗎?
我曾以為擁有證件是理所當然的事,直到我遇到沒有證件的人,才意識到這張藍色的卡的力量。
在網路上有著許多無國籍人士的故事,而以下簡略地整理了我和學長近年在沙巴所觀察到的情況。
✽ ✽ ✽ ✽ ✽ trigger warning ✽ ✽ ✽ ✽ ✽
⦿ 住處
許多無國籍人士居住的環境極為惡劣。由於住所簡陋狹小,家庭成員眾多,孩子們不得不輪流到親戚家、橋上或街邊就寢。而缺乏私人空間所延伸出的性侵、無處可逃的家暴和虐待等事件,偶有所聞。同時,他們還面臨著突發的火患,和被當局驅逐的風險。生活在貧困中的人也許面臨相似的情況,不同之處在於無國籍人士無權獲得公共設施和服務。
⦿ 設施
沒有適當及合法的住處,使他們連獲得充足的乾淨水源、基本電力供應及有效的垃圾處理系統,都成了奢求。這無形中惡化了他們的衛生和健康狀態。除了公共設施的匱乏外,在人口密集的水上村落,居民只能在僅有的空地(墓地)進行休閒和娛樂活動。
⦿ 醫療
無國籍人士到政府醫院須按「外國人」的標準收費。多數人除了難以承擔這高昂的費用外,還得冒著被通報的風險。此外,有些人因醫院曾傳出搶奪無國籍嬰孩和非法販賣器官的傳聞,對醫院更是充滿疑慮。因此,他們有些只能轉向私人診所、尋求流動醫療服務,或直接放棄就醫。另外,在社區裡的女性,也面臨著月經、計劃生育教育等的生理問題。
⦿ 安全
有些無國籍人士被逮捕後會關押在「紅屋」,然後被強制送到菲律賓。但由於他們已好幾代在沙巴出生和生活,結果又再被遣送回沙巴。整個過程是漫長,且充滿不確定性的。所以,許多村民都非常害怕被警察逮捕,而未踏出過村子。另外,社區女孩被拐帶或被販賣成童妓的事件,也偶有所聞。
⦿ 教育
大部份的無國籍孩子都無法接受正規教育。就算能夠進入國小,也僅限能就讀到六年級。一小部分的孩子或許能透過非政府組織提供的另類學校接受教育,但這些學校的資源也非常有限,許多都不被承認。雖然曾有政府學校收納符合條件的無國籍孩子,但由於孩子們無法有效地融入課堂和校園,最終被迫退學。即便是接受了基礎教育並表現優秀的學生,想要進入大學繼續追求夢想,也似乎是遙不可及的。
⦿ 工作
為了維持自己和家人的生計,無國籍人士只能當廉價勞工,忍受被剝削、被警察拘捕的風險。他們有的按日結薪;有的領取月薪,但都不能安穩過日。他們許多的工作量和能力與有證件的人相當,但正因身份問題,談不上有任何福利和保障可言,有些薪水更是比最低工資還低三倍。
⦿ 經濟
有趣的是,無國籍人士在村子裡能夠維持獨立的經濟體系。村子裡有著自己的商舖、餐廳、理髮店和雜貨店等。
⦿ 團結
有的民族之間存在著世紀恩怨,而領導者與官員的濫權貪污,更加劇了社群的分裂,進而導致彼此相互壓迫,難以團結。
⦿ 偽善
一些懷有個人議程的人或組織,有意或無意地利用他們來成就自己、建立人設。
⦿ 觀光
近年來,有旅行社打著到社區探秘的噱頭,進而讓村民受到了剝削與不人道的對待,如擺拍正在裸體玩耍的孩子、要求正往學校上學的孩子到海裡讓他們錄影、更有網紅把手中吃剩的食物拋給孩子等。這些變相的觀光行為,不僅物化村民,更曾讓一位追逐旅遊船的孩子溺亡。儘管已多次向相關旅行社發出警告,但他們仍然持續這樣的行為,甚至還威脅要殺害發聲的老師。
⦿ 形象
公眾對無國籍人士的負面情感也許受到政治操控、媒體描繪、「Project IC」、仇外心理等因素的影響。在當地,因為貧窮而引發的罪案,造成當地人對他們的偏見,更加強烈。而在街上,你也常會見到小孩吸嗅強力膠,這外在看來令人厭惡的畫面,實則是他們靠它來麻痹飢餓感的方式。
⦿ 精神
我們一般人所承受的精神和情緒壓力,在他們身上是數倍堆疊的。從優秀的中學生口中聽見:「我沒有選擇在這個世上出生」、「為什麼不讓我死了算」等的話語,是多麼地無奈、那麼地無助。他們的絕望感是合理的。
寫到這裡,發現沒辦法將無國籍群體所面臨的所有困境列出,也許會不時更新吧。縱使處於如此惡劣的環境中,他們仍然積極地奮鬥著。這是我極度敬佩他們的地方。
━━━ ・ ❪ ❁ 無國籍人士的未來 ❁ ❫ ・ ━━━
為了邁進,能結合歷史背景辨識議題的根源,是一個良好的開始。
⦿ 無國籍(Stateless)
定義:在任何國家法律運作下都不被視為國民的人
⦿ 無證件(Undocumented)
情況:非法入境、逾期居留、證件不完整、有資格但還未申請證件、正在申請證件、沒機會申請證件等的人
⦿ 難民(Refugee)
定義:因戰爭/人權被侵犯而逃離原生國家的人
⦿ 移工(Migrant Worker)
定義:從家鄉遷移到其他地區/國家工作的人
無證件不代表無國籍;
無國籍一般上都無證件;
難民和移工有的有證件,有的無證件,而無證件的後代有可能成為無國籍;
⁂ 在馬來西亞土生土長,但沒有證件的人,屬於哪個情況呢?
顯然,現行的政策急需改善,其中包括在登記過程中設立更為明確的標準和程序,以及消除憲法中存在的歧視等問題。考慮到所牽涉的廣泛領域,所以各部門需要更緊密的協調。長遠而言,政府應召集專家和社區參與,組成智囊團,共同深入研究,尋找解決方案,並有效地制定整合計畫,以確保各方都能獲得公平的待遇,從而促進社會和經濟的發展。
無國籍社群正蓬勃增長。問題不在於我們是否擁有政治意願,而是我們究竟要等到什麼時候,才肯認真處理這議題。畢竟,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。
而身為普通市民的我們,又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?這是值得我們一起探討的。
每一個數據背後都是活著的人。但願在他們有生之年內,能夠迎來命運的轉變。
❁ 感謝你願意聆聽,並關心無國籍人士 ❁
◡◠◡◠◡◠◡◠◡◠◡◠◡◠◡◠◡◠◡◠◡◠◡
資料參考(不時更新):
Statelessness in Malaysia Report (pdf)
Framing the Stateless Children in Sabah (pdf)
The Need for a Legal Definition of Stateless Children in Malaysia (pdf)
Human Rights and Statelessness in Peninsular Malaysia (pdf)
公民權法 (YouTube playlist)
Stateless in Malaysia (YouTube playlist)
◡◠◡◠◡◠◡◠◡◠◡◠◡◠◡◠◡◠◡◠◡◠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