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國籍,誰來的?#2
你或許聽聞過馬來西亞的沙巴,長期都處在無國界議題的劍鋒上。我特意徵求了 Mukmin Nantang* 的同意,翻譯並分享了他對於無國籍這課題的觀點。當中他還提及了原住民的部分。
沙巴的無國籍問題其實很複雜。我們找不到完整或詳細的分析。由於他們無國籍,無證件等,所以我們無法衡量與計算他們的人數。在這裡頭,還參雜著許多被政治化了的情緒和決策。
「無國籍」一詞本身仍有爭議。目前有以下幾種術語:無國籍、無證件(結合了游牧民族等)和非法移民。而在馬來西亞的法律中,並沒有「無國籍」、「無證件」的術語。馬來西亞法律中包含的術語是「馬來西亞公民」、「合法入境的外國人」與「非法入境的外國人」。 但在國際法中,還有另一個術語,也就是「無國籍」。 但是,馬來西亞尚未簽署承認無國籍人士的公約(1954 Convention relating to the Status of Stateless Persons, 1961 Convention on the Reduction of Statelessness)。
還有一個矛盾點是,「這孩子真的是無國籍嗎?」 。因為,要說他們是馬來西亞的孩子但沒有證件(anak Malaysia tanpa dokumen),是很困難的。 所以,當我們給這些孩子貼上「無國籍」的標籤時,我們就已經認定這些孩子不屬於任何國家的。 另外,背後還有一層誤解,就是認定無國籍孩子都是移民的孩子。然而,實際上這些孩子是在馬來西亞出生的,所以「無證件的馬來西亞人(anak Malaysia tanpa dokumen)」是更爲合適的術語。
當我們要談論無國籍或無證件時,我們必須從更悠久、更宏大的歷史出發。當中,沙巴的政治和種族問題,也須納入其中。現在最緊要的問題是在我們的國家立場上。沙巴的民族很多元,他們在數千年前,就已經生活在婆羅洲群島本身,而我們的國家在 1963 年,才正式組合成立。如果我們把目光聚焦在這些族群上,你會理解到,他們曾經沒有任何限制,也可以進出自如等。 再回頭看看我們的國家與菲律賓的海峽,是如此地靠近,而他們在兩地有家人親屬,也是合乎情理的。但是,在1963 年開始,我們的國家就設立了種種的限制,且自1963年以來,還是沒有明確的系統去規範這一系列領土與人流的問題。
對於沙巴無證件的問題,我們需要國家登記局建立一個真正廉明的系統。如果我們真的想讓我們的國家成為一個國家,我們需要確保我們把邊界劃分清楚。而那些被遺漏的孩子,也應該被登記在案。
在沙巴州,我們需要了解的是原住民。「原住民」一詞對 Mukmin 來說,已經被政治化了。我們原先確實沒有種族與宗教之間的衝突,但在政客玩弄與操控下,人們開始被分化。原住民不只限於單一的民族,他們可以存在於內陸、山區、甚至居住在沿海地區或城市裡。這些地區的原住民都是不同民族的。
據 Mukmin 的觀察,他們的出生率非常高,孩子數量都在 7、9、15 位等。但是,孩子出生了,卻沒有強而有力的系統支援,延伸的問題只會更多。而有一次,大約在 2000 年左右,馬來西亞政府曾一度將兒童送往菲律賓。但菲律賓政府怎麼說呢?他們質問「為什麼他們可以被送到這裡?有什麼證據證明他們是菲律賓人?」。於是,他們又被送回馬來西亞。沒錯啊,他們的確出生在這裡,卻沒有任何證據。 所以,問題在於證件,是證件本身的問題。
(特別感謝 Mukmin 讓我翻譯分享,還有學長 peacefoo 幫忙過目。)
❁ 再次謝謝你願意花時間觀看閱讀,並關心無國籍人士 ❁
◡◠◡◠◡◠◡◠◡◠◡◠◡◠◡
*Mukmin Nantang 是 Borneo Komrad 的創辦人和推動者之一,為沙巴的無國籍兒童提供教育(Sekolah Alternatif)。在該州有成千上萬沒有證件的人,其中許多生活在極端貧困中,被剝奪了上學、就醫和工作的機會。Mukmin 希望透過教導孩子們如何閱讀、寫作和自給自足,為這些被遺忘的人們創造更美好的未來。— Tatler Asia
◡◠◡◠◡◠◡◠◡◠◡◠◡◠◡